总书记与厦门的三个小故事

2020-12-25 来源:求是网

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创业时期的重要领导者、开拓者、建设者,习近平同志对厦门一直充满深情、寄予厚望。2020年第24期《求是》刊发的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厦门市委书记胡昌升同志文章《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讲到了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的三个小故事,一起来看。

 

找到破解难题的“钥匙”

 

同其他特区相比,初创时期的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步子较为迟缓。这座封闭已久的岛城,长期处于海防前线,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欠账很多。如何以最小的投入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为摆在特区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1985年,正是在特区艰难起步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同志来到厦门工作,开始了他对特区建设发展的深入探索,并很快找到了破解这一难题的“钥匙”。习近平同志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电子工业经过大力扶持,最有希望成为厦门特区的主导行业”,并前瞻布局金融、旅游以及海洋开发、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这些开创性的思路举措第一次从战略的高度将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种子根植于这座城市的沃土,为厦门发展确定了“高素质”的鲜明导向。

 

沿着习近平同志探索的足迹,厦门历届领导班子与厦门人民干在一起,使厦门在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协调统一,走出了一条契合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之路。

 

万顷波涛拥海来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高颜值”的诗意抒怀。但在特区设立之初,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当时大家环保意识还很弱,搞经济建设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筼筜湖黑臭不堪,鱼虾白鹭骤减。习近平同志敏锐发现了这一问题,他亲自领导筼筜湖综合治理,提出的“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沿用至今。习近平同志在全市打响一场自然资源环境保卫战,统筹保护与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前瞻性地设专章研究厦门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厦门从永续发展的角度深刻思考城市建设与环境的关系。

 

多年来,厦门牢记习近平同志2002年对厦门提出的“当好生态省建设排头兵”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标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持续打造在花园里盛开的城市。

 

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

 

与厦门岛隔海相望,有一座被习近平同志誉为国家瑰宝的小岛——鼓浪屿。如今的鼓浪屿名扬海内外,令无数游客向往。但在改革开放之初,不少人尚未认识到她的独特价值,岛上许多老别墅年久失修。在财政最困难的时候,习近平同志批复30万元用于鼓浪屿八卦楼维修,扭转了这座百年建筑的命运。习近平同志还领导编制了鼓浪屿首部总体规划,开启了系统保护利用鼓浪屿的进程。

 

2017年7月,鼓浪屿申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彰显了他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和对鼓浪屿的特殊感情。厦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2019年《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鼓浪屿保护利用掀开了全新篇章。不仅是鼓浪屿,骑楼、闽南红砖古厝、嘉庚建筑等特色风貌建筑,漆线雕、送王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得到妥善保护利用。

 

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开启的一系列前瞻探索和生动实践,为厦门打下了坚实基础,充分彰显了新思想的实践伟力。凝聚其中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是厦门经济特区的最大优势和最宝贵财富,是新时代推动厦门发展的强大动力。


Baidu
map